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历经数千年不辍的发展,形成了内涵丰富、成就辉煌、风格独具的体系。从世界建筑文化的背景来比较,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是,各种建筑活动,无论是都邑、村镇、聚落、宫宅、园囿、寺观、陵墓,以至道路、桥梁等等,从选址、规划、设计及营造,几乎无木受到所谓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。不过,近代以来,尤其“五四”以来,中国学术大都借助西学方法来整理研究,很长一个时期,凡与当时西方科学技术抵触的传统学术,往往被轻蔑,甚至被嗤之为封建迷信。比如中医,因阴阳五行、脏象温病、气脉经络诸说与西医迥异,也曾一度被崇尚西学者斥为巫医,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,竟都一再明令取缔中医。传统的风水术,尤其是在民间传承流行的,颇重五行生克、吉凶祸福之说,无稽拘忌既多,迷信色彩尤著,因此在学术界,几乎一直被视为十足的传统文化糟粕,被人们鄙薄和摒弃。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研究中,直至最近以前,从未有过这方面的深入探索,以致风水理论的渊源、沿革、宗旨、内涵及其对我国古代建筑实践与理论的影响、价值,都因此成了未曾揭示的学术空白。
另一方面,近几十年来,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研究,虽然在很多方面,都有长足的进展,成就瞩目,但也明显地存在着空白和缺环。在营造学与造园学之外,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美学、设计思想、理论与方法等方面,就一直缺乏深层次的系统理论揭示。例如,中国古代建筑在空间环境的整体处理方面,其中包括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、大规模建筑群的空间布局组织,有着与古代及近代西方建筑完全异趣的的极高艺术造诣和成就,但这种实践成就有无理论指导?就颇多疑问。有学者认为,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标准化方法的早熟,使设计同营造有了明确分工,单体建筑的设计大大简化,古代建筑设计因此得以专注于空间的总体组织处理,加上世代因承,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,所以能够以敏锐而准确的尺度感和娴熟的空间艺术处理技巧,灵活而妥善地运用各种建筑体型,结合环境包括自然景观进行各种规模的建筑组群和空间组织,达到极高造诣。也有一些研究者,不满于这种纯经验的解释,认为中国古代哲匠精于此道,是经过潜心研究的,包括哲学、美学的理论思维。但探析这些理论,却也只能在引鉴西方建筑理论的同时,借用中国古代传统画论、文论及造园理论等来加以分析研究和阐释。这种种努力,自然不能说没有意义,但归根结蒂,终未能消除这样一个不近情理的矛盾印象:在自然与人文环境景观和建筑组群的空间组织艺术处理方面,中国古代建筑实践确有极高成就,但在理论上却呈空白状态。人们不能不怀疑,这种理论空白,会不会同传统风水理论研究的学术空白有关?
|